行业新闻

杭州试验区1月8日起取消无人机运送核酸样本工作

时间: 2023-01-12 09:26:02

  自2023年1月8日起,中国正式对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检测策略调整为“愿检尽检”。为配合防疫政策调整,杭州市对核酸检测工作进行优化调整:从1月8日起,不再提供社会面常态化核酸检测采样服务。与此同时,杭州市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的无人机运送常态化核酸样本工作圆满落幕。自2022年5月17日至2023年1月7日,余杭区全区13条航线累计运输常态化核酸检测样本3688913管,累计飞行43346架次,累计飞行航程260737.38公里,累计飞行时长449656.09分钟(合计7494.27小时)。累计服务超7000万人次。与地面运输相比,节省50%的运输时间、20%的运输成本,大大提升了运输安全和检测效率。并且形成了可复制的运行管理模式,在杭州全市进行推广应用。  从2013年起,国内已经开始无人机应用的探索,多家企业纷纷在血液运输、外卖配送、山区快递投递等领域进行了尝试,并逐步建立了一些常态化的无人机航线。但同一空域内的多家主体运行经验国内一直处于空白。  中国民航《“十四五”通用航空发展专项规划》提到:“鼓励载人无人驾驶等新型航空器的发展,带动城市空中交通快速发展”。城市空中交通(Urban Air Mobility,UAM)不单指某类飞行器,还包括基础设施、管理规则、管理软件等等。《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发展路线图V1.0(征求意见稿)》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的未来进行了细致的谋划:在2025年之前,实现统一的时空基准,提升航空器安全自主飞行能力和航行保障能力,降低运输成本;在2030年之前,实现空域信息数字化,建立健全空域共享、数据互联、运行高效、管服一体的平台和机制;在2035年之前,建立载人无人驾驶航空交通运输系统,实现广域的运输范围和灵活高效的网络化布局。未来我国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开展低空公共航路航线划设和基础设施建设。  对于如何规划低空公共航路,建设怎样的UAM基础设施,以及如何进行无人机和有人机融合运行,杭州市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率先迈出了尝试性的一步:使用无人机运输常态化核酸检测样本。这一模式是开创性的,涉及到多个主管部门、多家运行企业。得益于杭州试验区在无人机城市场景运营的探索和余杭区数字化改革的成果,采用政府主导+企业化运营+数字化管理的形式,协同余杭区交通、卫健、经信等多个部门和乡镇街道,这里飞科技统一管理,迅蚁送吧、丰翼科技、韵鸢科技、美团低空物流科技4家无人机主体具体实施,无人机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浙里飞APP和余杭区核酸转运数据驾驶舱全流程数字化管理,中国民航局、军民航相关管制部门、杭州市和余杭区相关政府部门可实时监控,实现了余杭区12个镇街常态化核酸检测样本无人机运输网络的全覆盖。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余杭区政府、赛目科技和这里飞科技共同建设的无人驾驶产业大脑入选浙江省产业大脑信息业分区细分行业产业大脑,在产业大脑的支撑下,实现了样本登记、飞行申请、飞行审批、实时监控等功能的数字化管理;为了保障多家运行主体的无人机能够在同一场地高频、安全、有序起降并完成核酸样本快速装卸和转运、电池更换和安全充电,杭州试验区建立了无人机公共机场雏形,实现了国内首次同一空域下多个无人机运行主体、多条公共航路常态化的协同运输。在确保余杭区无人机运送常态化核酸样本工作顺利开展的同时,为杭州市无人机行业生态的打造、产业的推进起到了铺垫和引领作用,为未来城市空中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无人机企业也借此机会对自身的商业模式进行了验证,对于未来无人机物流在更多应用场景的拓展提供了经验借鉴。  杭州试验区获批以来,以余杭区为主体,未来科技城为核心,探索低空无人机运行管理的新模式,促进无人机管理与城市管理深度融合。在余杭区政府和未来科技城管委会的大力支持下,这里飞科技作为试验区的建设者和杭州市无人机运行管理服务中心的运营主体,承担了建设杭州试验区、推动无人机产业在未来科技城集聚、打造全球无人机产业高地的重要使命。目前在杭州已有250余家无人机研发、生产制造、培训、运营等相关企业,初步形成了一个无人机产业生态。试验区内迅蚁送吧、丰翼科技、韵鸢科技、美团低空物流科技等无人机企业进行了大量无人机运行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未来,杭州试验区将在现有成果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城市空中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规则,推动杭州市无人机行业的迅速发展,助力更多无人机商业应用落地,打造良好的产业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