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干农活,我的“农具”是架无人机——植保无人机操作员李扬帆

时间: 2023-04-29 13:59:04

“植保无人机操作员,好似给农作物看病的医生兼外卖员,接到农民订单后,带着无人机上门给农田或果园打药、施肥,给农作物‘治病’。”“嘀嘀-嘀嘀-嘀嘀”“嗡嗡嗡”——轰鸣声中,一架6旋翼无人机从地面垂直升空,调整好方向后径直向前飞去。不远处,李扬帆手握遥控器,目不转睛地盯着无人机,手指熟练地拨动着按钮。见无人机准确避开障碍物后稳稳悬停在一棵桃树上方,他满意地点了点头。李扬帆是中国农业大学农业无人机系统研究院的一名技术人员,也是该校理学院药械与施药技术研究中心的一名博士生。虽然只有25岁,李扬帆的植保无人机操作经验已相当丰富,山东、河南的稻田,广西、海南的果园,还有北京平谷的桃林,都曾有过他的足迹。说起这份职业,这个生于1998年的大男孩用了两个毫不搭界的词来概括:赤脚医生和外卖员。“就像过去乡村的赤脚医生,谁有病了就会背着小药箱去给人看病,只不过我们是给农作物治病。农民可以通过小程序或者其他途径下单,我们就像外卖员接单一样,带着无人机去到农民的地块里打药或施肥。”李扬帆笑着解释。“无人机相比人工作业,最大的飞跃就是大大提高了效率。过去人工打药,一个人一天最多10亩地,现在用无人机,一天打200亩以上没任何问题。”“过去人工打药,今天你家打,明天我家打,没有配合,害虫就在相邻的地块间来回迁徙,但无人机打药,可能一个村子的地一起打,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说起地里那些事,李扬帆头头是道。农业无人机带给李扬帆的,还有深深的触动。有一次,李扬帆跟着导师到海南实操试验,试验场地是一对果农夫妇承包的100多亩芒果园。芒果树就种在山坡上,山的坡度很高,果农夫妇给果树打药用的是传统的喷枪,每次作业,要一个人背着一捆厚厚的管子,另一个人负责打药,果树在哪儿,管子就得拉到哪儿,从山脚到山顶,工作量非常大,效率也很低。“而且他们这样作业会接触农药,对健康也有危害。”李扬帆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儿。那次试验,李扬帆操作着提前设定好飞行参数和路径的无人机,一次次往返于山上山下,只用了一天,就完成了果农夫妇原本要忙活一周的农活儿。看着果农夫妇开心又满意的神情,李扬帆觉得特别有成就感。如何让无人机施药更加精准,为不同情况的地块匹配最佳的施药方案,计算出最高效的飞行路径……李扬帆和同事们正在继续深耕植保无人机研究,迎接一个又一个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