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架RQ-7B“影子”无人机正在进行起飞前准备。图片来源 美国陆军过去20多年间,美军无人驾驶飞机的踪迹遍布世界各地。不断积累实战经验的同时,美军的无人机部队变得愈发臃肿,高涨的人力和后勤成本与无人化作战的初衷背道而驰。为了在和其他军事大国的竞争中抢占先机,美军正在寻求“以更少的人员,在更多的地点,更轻松地驾驭无人机”。外媒据此指出,美军试图推动无人机部队向“轻量化”转型。10月中旬,在美国陆军协会年度会议上,美国陆军“航空卓越中心”司令迈克尔·麦柯里少将应“防务新闻”网站之邀发表主题讲话称:“我们必须实现无人机部队的‘无人化’。”他解释说,这不意味着裁减相关人员,而是“希望他们更高效地利用自动化系统收集的数据,而不是整天忙着驾驶拖车、为无人机清理跑道”。以美军的MQ-1C“灰鹰”为例。这款无人机出动一次平均需要135人支持,包括地面操作人员和后方保障人员。“防务新闻”指出,最早的无人机主要用于侦察,后来逐渐追加了空对地导弹等精确制导武器。随着系统和任务日趋复杂,越来越多的无人机像有人驾驶飞机一样从标准跑道上起飞,需要许多控制员和后勤人员,密切关注飞行状态、天气和敌情,在无人机返航后筛选它们收集到的海量数据。美军意识到,巨大的人力资源消耗背后是安全挑战。这么多人聚集在同一个地点,容易成为对手打击的目标,也让美军的人手短缺问题显得格外突出。按照美国《军事时报》的说法,2022年,美国陆军实际招募的人数比计划少了1.5万人,“遭遇了史上最具挑战性的征兵年”。为加快转型,美军希望未来的无人机部队拥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在硬件层面,设想中的新一代无人机可以在任何地方垂直起降,不需要跑道和复杂设备支持。理想状态下,美军可以在敌人不知晓的隐蔽地点操控无人机,或者在接到通知后立即让飞机降落。和载人战机的飞行员不同,无人机操作员通常在原地不动,因此可以适当简化控制界面。设想中的通用控制界面允许操作员在未经训练的情况下在不同机型之间切换,进一步减少人力资源占用。在无人机部队转型过程中,老旧型号仍有用武之地。美国陆军航空项目代理执行官罗德尼·戴维斯在美国陆军协会年会上表示,“如果老式平台具备竞争力,我们可以对它们进行升级。”他说,RQ-7B“影子”无人机服役了20多年,军方正在考虑开发“影子”的换代产品,但通过持续的技术改进,仍然可以确保现役机型的能力与主流水准保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