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民航局原副局长李健提交了关于合理利用空地资源、促进无人机物流发展的两份提案。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李健就通航发展具有哪些“破冰”点指出,一是整体推进,合理配置空地资源。建议统筹公路、铁路和航空均衡发展,加大空地资源投入向通航倾斜。释放低空空域资源,实现空域资源对通航的有效供给,加快通航现代化机场体系建设,确保通航飞得起来、飞得顺畅、落得下去。
二是科学规划,加大对通航发展的扶持。建议进一步简化通用机场立项审批程序,增加对通航应急救援、短途运输、通用机场运营等财政补贴力度,以及低空监视、情报、气象等服务项目建设运营的支持力度,完善政府购买通航服务的制度安排。加大应急救援投资,建立通航救援企事业单位,利用通航技术参与医疗救护、消防救援、洪涝灾害救助等工作。
三是建强监管设施手段。建议开展低空通航飞行地区通信监视补盲工作,加强地面设施建设,利用北斗、5G、ADS-B等技术,为通用航空器加装机载通信导航设备,建强低空通信监视网。建设低空飞行服务平台,加强对通航单位的业务管理和服务保障,统筹协调,形成监管合力。
另外,建议地方政府加强引导,进一步出台促进通航发展的政策法规,加大对通航市场培育,大力普及面向大众的通航产业文化。加强对从业人员管理监督和资质论证考核,树立正确的安全导向,确保通航飞行安全、发展正规有序。
围绕无人机物流发展,李健指出,近年来,无人机产业快速发展,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无人机作为新技术和先进生产力的重要载体,已经成为航空新业态发展的核心驱动,有望实现对新时代民用航空的引领作用。
截至2021年底,我国无人机企业达1.27万家,实名登记无人机约83万架,飞行时间达到千万小时量级。国家13个无人机发展试验区中有2个无人机物流发展试验区,3个城市无人机物流配送试点区。顺丰、京东、美团等无人机物流模式日趋成熟,已在十余个省市开展业务。但是无人机物流发展也面临着低空空域供给不足、法规标准不健全、无人机制造尚未充分体现其应有作用等问题。
促进无人机物流发展,除了要推动低空空域开放、加快构建无人机法律法规体系外,还是要加强顶层设计和鼓励基层探索相结合,统筹规划无人机物流产业发展方向,加强研发、运营、监管等方面政策协同和扶持力度,着力解决“卡脖子”问题。要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加速形成规模效应。要重点扶持一批无人机物流龙头示范企业,给予更大的经营自主权,加快企业提质增效。建议将无人机物流运营所需的空域、场地、电气、通讯等资源纳入智慧物流、智慧城市建设规划,促进数据共享,强化科技支撑,推动城市物流网络建设,为无人机物流配送多场景应用提供支撑。